斜桥镇社工站:“红链六社” 探索创新社区微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,斜桥镇始终坚持以“以人为本,重社区需求”、“合理赋权,引社群参与”、“多元发展,创社区模式”的发展理念,积极提升辖区社区治理法治化、精细化和组织化建设,促进社区治理体系构建。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虽取得不错成绩,然而也面临着社区居民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能力不足,参与社区治理平台少,参与社区治理意识薄弱等问题,为有效缓解社区治理的难题,斜桥镇社会工作站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工作机制,搭建“红链六社”服务平台,即以“先锋社、能量社、聚贤社、传声社、春风社、共享社”六社为基石,“六社”互动,以推动社区力量融入社区基层治理,着力打造“有故事、有IP、有特色文化”的斜桥特色社区治理新路径。
先锋社:党建引领,注重红色力量 党建引领更有力。先锋社的主要作用在于提升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红色志愿者政治思想,强化带头意识、服务意识。通过“三日”即党课主题学习日、志愿服务日、组织生活日等形式推动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先锋意识。截至目前,开展党员会议2场,党建活动1场,组织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20余场,累计服务达1600余人次。 传声社:议事协商,强化参与意识 议事协商需畅通。传声社旨在以青年党员社工为主体,打造治理共商共建平台,并形成一套常态化议事协商机制。各村(社区)及社会组织内的党员、网格长、微网格长、社工、志愿者等共同将基层治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商,以“迫切问题及时决策”、“特殊问题汇总商议”、“一般问题定期探讨”的方式方式,助力辖区范围内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。截至目前,共收到问题与建议132条,已解决73条,累计服务220余人次。 春风社:项目研发,提升服务品质 品牌构建显特色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化有助于打造特色品牌,更好地宣传推广社会工作。春风社旨在协商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后,将部分共性问题项目化,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。同时结合共享社资源,持续挖掘斜桥镇内有特色、有亮点、有故事的项目进行提炼包装。以线上线下活动开展以及媒体反复宣传的形式进行推广,将各个项目所倡导理念植入受众心中,最终形成“品牌效应”。截至目前,结合镇内实际情况,形成公益创投项目37个,政府购买服务项目5个;已形成“七彩课堂”青少年儿童课堂项目、 “一丝一线绘夕阳”老年人手工艺培训项目、“义”起共建美丽社区-五色花开志愿者增能项目、“1+X”贫困帮扶项目等特色项目。 能量社:增能赋能,提高服务能力 能力建设是关键。能量社以增能赋能为主要功能,通过建立红社文化培训交流基地,制定领军人才增能计划,以开展各类专项培训,组织参访学习、素质拓展等活动,面向镇内村(社区)书记、工作人员,社会组织负责人、专兼职社工以及志愿者等人群开展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,学习先进,交流经验,提升斜桥镇社会工作者、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专业能力,促进镇内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。截至目前,共开展培训讲座8场,组织素质拓展活动1场,直接服务26人次,累计服务234人次; 聚贤社:人才挖掘,聚集服务人才 公益人才少不得。聚贤社通过制定公益人才指标,以招募或征集的形式挖掘镇内外爱心公益人士,形成“公益人才信息资源库”。并以“党员带党员+党员带群众+群众带群众”的互推互荐形式,不断壮大队伍,为各项社会工作的开展建立充足的人员储备资源,助力社会工作项目的执行。截至目前,共登记96名人才信息,其中党员36人,形成人才信息汇总表一份。 共享社:平台搭建,拓展资源共享 人人都是共享家。共享社以资源链接与共享为主要目的。通过构建线上线下“资源共享平台”,链接镇内外社会组织已有资源,实现物质资源共享、社会资源共享、活动资源共享、学习资源共享等,打造社会组织共享专属阵地,让闲置资源“活”起来,并在过程中不断拓展资源。
作者单位:周婷 丨 海宁市月亲社工服务中心
|